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发布时间: 2012-09-19 浏览次数: 30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地方性高等学校。2006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的评建工作始于2005年初,在两年的评建历程中,我校紧紧抓住教学评估这一历史机遇,将教学评估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认真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方针,把评建工作与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本科教学评估对地方性高校发展的特殊意义
    教学评估过程是我们对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两年多的评建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本科教学评估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地方性高校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特殊意义。
1、教学评估促进了地方高校准确定位、培育特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趋势,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就地方性高等学校而言,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显然不能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地方性高等学校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
    教学评估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学评估过程就是高等学校凝炼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的过程。
    本科教学评估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三个符合度”问题:
    一是学校确定的目标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符合度;
    二是学校确定的目标与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符合度;
    三是学校确定的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之间的符合度。
    “三个符合度”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大学办得怎么样?。
    我们认为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和办学质量。教学评估要求各类高等学校认真梳理办学指导思想,深入思考和调整学校的办学定位,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而这一问题对地方性高校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定位准确的地方高校才能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只有特色鲜明的地方高等院校,才能不断提升竞争能级。能否准确定位,培育特色,成为地方高等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评建过程中,各地方高校党政领导班子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花如此大的精力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总结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凝炼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确定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可以这样说:教学评估过程是帮助地方高校梳理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的过程。经过教学评估的地方高校,办学理念更清晰了,办学定位更准确了,办学特色更鲜明了。
2、教学评估是地方高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助推器”
    教育部提出的教学评估“20”方针,为高等学校的评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的体会是:掌握20字方针的精神是做好评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的关键是“重在建设”。“以评促建”,评是手段,是动力;建设是关键,是目的。
    教学评估成为地方高校建设投入的“助推器”。在教学评估的推动下,地方高校在校园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前所未有的建设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获得极大改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是在教学评估推动下,建设了松江新校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教学评估成为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在评建过程中,地方高校围绕教学评估要求,认真检查了各个教学环节,仔细疏理了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学校实际,找到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和其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各个地方高校从来没有向现在这样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
    教学评估成为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在教学评估过程中,各个高校都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了教学评估的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本要求和深远意义。全体师生员工对教学评估形成高度一致的价值认同。全校师生员工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共同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学校的凝聚力倍增,“校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强烈。学校的发展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3、教学评估为高等学校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规范要求。
    在评建过程中,各个高校都仔细研究、琢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全面、深刻把握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我们认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7+1个一级;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察点,既为高等学校提供了科学的质量标准,又为我们提供了规范管理的标准样式。人才培养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环节实现的,它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教风学风、办学特色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每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提供了明确的规范要求,成为地方高校学校建设发展的样式,成为确保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4、教学评估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大学文化淬炼过程。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使我们获得的最大的收获之一,是认识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教学管理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我们认为教学评估在培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文化底蕴不足,教学评估对这些正在成长中高校来说,评建过程就是大学文化的孕育过程。
    大学主要是通过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熏陶培养各类人才的。在一定意义上,大学的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淬炼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
地方性高校在培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过程中,教学评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学评估中确立起来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凝练的办学特色成为地方性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目标追求、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教学评估结束以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培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作为巩固教学评估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构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文化氛围。
    教学评估使地方高校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办学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就提升了大学文化品位,丰富了大学精神内涵。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形成是建立在全体教职员工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办学规律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每一所高等学校所展现的大学文化都是个性的,是在该校发展历史中积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并且通过学校的特色和品格体现出来。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而校风、学风、教风正是学校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地方性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这种在历史积奠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品格,正是这些学校极为缺乏的,教学评估帮助地方高校丰富了校园文化精神内涵。
    教学评估使高等学校的制度建设更为完善,制度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文化是制度的基础,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教学评估从表象上看是加强了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讲,是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从文化角度上讲,建立制度、规则的目的是,学校、教工和学生三方明晰各自的责任;服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价值导向,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规范的秩序、提高效率;确保公平、公正原则,树立良好的校园风尚,而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
    教学评估极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凝聚力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文化反映了大学在其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大学文化是维系大学运转的内在力量,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大学不断向前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品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
    在评建过程中,我校积极培育体现时代特征、教育特点、“工程大”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以弘扬“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训为核心,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凝练和塑造大学精神,培育和发展大学文化,形成了理论知识厚,实践能力强,冲刺速度快,创新意识浓,团队力量大的教育氛围,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工程大”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品牌,为学校构建现代大学教育制度增添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二.教学评估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校从2005年初启动教学评估工作。我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1年“迎评”;2年“准备”;3年“建设”;5年“规划”;10年“长效”。1年“迎评”就是用1年的时间,全力以赴做好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各项材料准备工作。2年“准备”就是用2年时间抓住机遇,“以评促建”,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3年“建设”就是用3年时间,完成学校的本科教学硬件建设。5年“规划”就是结合开展评建工作,制定“十一五”规划。 10年“长效”就是教学评估要形成长效机制,教学评估成果要管10年。
    教学评估工作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评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成绩是:
1、凝练了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定位 
     在评建工作中,我校对建校三十年来的办学历程和办学特色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对办学思想、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服务面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的总结,使办学指导思想更为明确,办学定位更为科学准确,发展战略更为切实可行,办学特色更为鲜明。
    我校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是:
    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全校教职员工明确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
    实施两项创新:一是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围绕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二是实施了办学模式创新。抓住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机遇,以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使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深深地扎根于地方经济的土壤中。
    遵循三大规律:就是在学校发展建设中,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
    坚持四主动个纳入:就是把学校发展主动纳入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以及大格局之中;主动纳入到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之中;主动纳入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之中;主动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之中。牢固树立了“四个主动纳入”的理念,学校的发展就把住了正确的方向。
    树立五种精神:就是要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以上五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五种精神使我们凝聚了力量、形成了合力、把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在评建工作进程中,以上的教育思想理念,逐步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形成了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并在学校发展中起着目标导向、价值取向、路径指引的作用。
    在确立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基础上,学校抓住教学评估机遇,制定了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 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紧紧抓住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机遇,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向纵深发展,积极开拓产学合作教育新领域。增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构建现代化大学制度,到2010年基本建成一所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大学。
    学校类型定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
    学科建设定位
    对接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传统学科、加强特色学科、扶植新型学科、推进交叉学科,构建与上海现代产业结构有机衔接的学科体系。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打造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摇篮。
    服务面向定位
    以依托上海现代产业、服务地区经济为宗旨,面向经济、面向产业、面向生产第一线。
    ● 战略重点
    学校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实施了六项建设工程: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引领工程。
    ——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教育质量创优工程。
    ——产学研战略联盟拓展工程。
    ——产学合作教育创新工程。
    ——“现代工业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工程。
2、总结办学经验、凝炼办学特色
    教学评估要求加强学校的特色建设。高校办学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对本科教学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四个基本点:一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二是全体成员在思想上的认同。学校的特色应该渗透在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三是有一套体制和机制。学校的一套体制和机制是特色存在的保障和载体。四是有良好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声誉。
    我校在评建工作中,依据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现状,总结和凝炼了两个办学特色即:
    ● 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精神的优秀工程师的摇篮。
第一个特色是在总结我校28年的办学历程的基础上提出的,早在建校之初,学校就开创了由高校、工业局、地区联合办学的模式,形成了依托工业办学,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格局。进入新世纪,我校紧紧抓住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战略机遇,构筑了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格局。
    我校的这一办学特色,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① 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② 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③ 校区、园区和城区“三区”联动发展。
    ●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率先推进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形成了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了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吸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教学评估过程中,学校提炼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28字特征、概括了“三个结合”的教育特色、建立了三个阶段的工作学期、构建了三横三纵的管理体系和三大支住体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我校特点的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帮助我校总结和凝炼办学特色,学校的社会声誉获得极大提升。
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有两个环节最为突出:一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二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校都录用了大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地方性高等学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成为地方高校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这两个问题的重要契机。我校在评建工作中,建立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岗前培训、老教师的传、帮、带、学院教学“大练兵”、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我们在教学评估中的这些工作使全校教师受到了一次严格的教学规范教育,尤其是许多青年教师,这种严格的训练使他们第一次获得教师的职业训练,这种职业训练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同时,教学评估推动了学校进一步加大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扩大教师规模,充实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引进、培养、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加强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建设。 
    在评建过程中,我校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的办学目标。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
    ① 主动对接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我校紧紧围绕上海现代产业,瞄准上海产业发展的趋势、跟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在“融入”上找方向,在“瞄准”上寻需求,在“对接”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创特色。
    对接上海先进制造业,学校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航空器械维修”、“航空机务”、“航空经营管理”、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一批专业,形成了对接交通运输产业的专业链;
    对接上海现代服务业,学校设置了“飞行技术”“多媒体设计”、 “物流管理”、“国际货运”、“服装营销”、“汽车营销”、“邮轮经济”、 “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一批新的本科专业。
    学校还紧紧抓住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机遇,重点建设了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一系列专业,例如“产品包装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游戏软件与艺术造型设计”,“会展与空间设计”等专业。初步形成了对应创意产业的专业群。
    这两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乘教学评估之东风,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两年,报考我校的考生踊跃,招生的投档分数线逐年提高, 2006年学校招生计划达4150名,达到上海地区控制分数线的第一志愿考生仅70%被录取。2007年学校招生计划4300名,仅有50%的第一志愿上线考生被录取,这在我校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② 建设“现代工业工程实训中心”,构筑培养优秀工程师摇篮。
我校立足于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在评建过程中,我校建设了“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并将其列为学校评建工作的重点。
    学校努力将“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成为集工程基础训练、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交通运输工程训练,工程实验、实训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
    “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科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工程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立足于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才,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不仅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要接受严格的工程实践训练,而且通过“管工结合”、“工艺结合”设置了,机类、近机类、管经类、艺术类专业的工程教学环节,使全校的各类专业学生都获得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训练。
    “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 构筑了以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链。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了一个从专业验证实验——课程设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产学合作——第二课堂各种技能训练——大学生创新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形成了一个以现代产业为主题,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为主线,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链。
    我校“现代工业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构建了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在实验、实训的装备、规模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强化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工业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是我校评建工作最显著的成果之一。
5、构筑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教学评估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系统、具体、严格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把握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是我校评建工作的着力点。
    我校结合教学评估的要求,认真检查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评促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健全了以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院长为主的教学管理队伍,形成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起校、院二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严格规范操作程序,确保了教学质量。例如:我校在本科教学中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从立题、中期检查、过程抽查、答辩资格审定、优秀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复查等工作进行全程监控。
    教学评估使全校教学质量意识不断强化、质量标准更加明确、质量监督切实履行、质量工程全面推进。本科教学的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并转化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手段、更是促进;是鞭策、更是机遇。它对我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巩固本科教学评估的成果,努力将教学评估成果转化为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