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陈思浩处长详尽阐述开展此次科研与学科国际合作发展研讨会的背景,明确提出聚焦科研工作国际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陈思浩处长结合当前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的建设要求,说明国内顶尖学科的视野和主流已全面国际化,学科建设指标体系内已包含相当高的国际化元素;同时解读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涉及国际合作的内容。科研处、国际交流处还联合调研各学院的科研和学科的国际合作情况,并征询相关的需求。
国际交流处处长钱慧敏教授做了“关于促进我校国际科研合作发展的思考”的报告,围绕国际科研合作的基本概念、合作形式、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情况以及我校国际科研合作等情况,提出促进学校国际科研合作发展的一些战略性思考。希望学院做好国际合作的宣传工作,制作学院概况、学科专业、教授团队、科研方向、试验设备等方面的资料,向国际合作伙伴展示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成果。科研和学科的国际合作需要基础、需要实力,不仅要主动出击、知己知彼,而且还要像公司一样经营学科、营销自己。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方志军院长、管理学院吴清书记、材料工程学院于治水院长、汽车工程学院王岩松院长、轨道交通工程学院柴晓冬院长、基础学院张子厚院长、工程实训中心徐新成主任做了交流发言。各学院根据各自特点开展了多种模式、多种渠道、不同层面的国际科研合作,下一步希望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逐步从教师个人间的交流合作为主提升到有组织的国际合作,形成共同研究与开发、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建研究机构等多种模式的国际合作。
国际化战略充分代表和体现了现代化大学的发展趋势,工程大应把握趋势、顺应时代发展主流。全球教育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全球国际化。工程大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旨在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提升工程大在科研学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科技创新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学校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强化基础性、前沿性和先导性科学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和国际接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工程大在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起步,全校要进一步提高科研与学科开展国际合作的认识,通过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举措,真正形成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共同体。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而决定学科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的仍然是科研水平。工程大要力争国际化突破,将国际化纳入到各学院的十三五规划中,具体要求包括:每个二级学院至少要与两所国外高等院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每年每个二级学院开展至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争取培育国际合作研发团队。在国际合作过程中,注意战略布局也要注意战术安排,重点发展那些有对等的学术地位、有共同的合作项目的国外高校作为合作伙伴。